当前位置: 首页 >> 行业资讯 >> 2024年中国竹材行业发展概况、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

2024年中国竹材行业发展概况、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

摘要:我国竹资源丰富,各主要竹产区除了开发本地优势竹种,还积极引进经济效益高的优良竹种,包括龙竹、雷竹、麻竹、绿竹、黄甜竹、苦竹等经济型竹种,竹子广泛应用于竹质建材、竹质工业品、竹质日用品等百余个系列近万种产品,覆盖人们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。2010—2022年,我国竹产业产值逐年增长,由820.97亿元增长至4153亿元,增长幅度约为405.9%,CAGR为14.46%,预计到2035年,全国竹产业总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。



一、综述


我国竹资源丰富、竹加工技术先进、研发能力过硬、国际竞争力强,竹产业是我国绿色朝阳产业。它的二氧化碳存储量是硬木的4倍,释放的氧气比树木多35%.它的网状根系可以防止土壤流失。它的生长迅速,无需化肥杀虫剂,3-5年就可成材收获,一次栽培可持续利用,且分布广、加工单元多样、材性优良、价格低廉,具有固碳能力强、加工选择性和产品可设计性优良、低碳可自然降解等诸多优势。这些“绿色”特性,让竹子日益受到建筑师和环保主义者青睐,大有取代传统木材的趋势,也是塑料的理想替代品之一,可为相适应的以竹代塑产品开发提供多种可能与选择。


二、行业政策


2022年11月7日,中国政府同国际竹藤组织携手共同发起“以竹代塑”倡议,推动各国减少塑料污染,应对气候变化,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。中国向全世界发出“以竹代塑”的强音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,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,全国人大、全国政协等多名代表和委员提出“以竹代塑”提案,多项以竹代塑决策陆续部署,为竹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。2023年11月,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印发《加快“以竹代塑”发展三年行动计划》,并同步发布《“以竹代塑”主要产品名录(2023年版)》,稳妥有序推进各地区和有关部门的以竹代塑进程。2023年11月7日,首届以竹代塑国际研讨会开幕,中国政府与国际竹藤组织联合发布《“以竹代塑”全球行动计划(2023—2030)》,提出了以竹代塑六大行动目标、23项具体行动。


三、行业壁垒


1、资源壁垒


竹材资源的分布并不均匀,我国竹子的分布主要在长江和珠江流域,由于降水量及温度等原因竹子在黄河流域分布较少,故而中国的竹子分布以温暖湿润降水量大的南方为主,以我国东南省份占竹林总面积60.8%的福建、浙江、江西和湖南四省为最多,安徽、湖北、广东等省份次之。一些地区可能拥有丰富的竹材资源,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相对匮乏。供应地的不平衡,使得进入竹材产业的企业需要靠近竹材集中地,先进入者先抢占资源地,这使得对后来进入者产生了资源壁垒。


2、技术壁垒


竹材的采集、运输和加工都是技术密集型活动,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。采集过程中,需要考虑竹子的生长周期、采伐技术和保护竹林生态平衡等因素。运输环节则要求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和工具,以确保竹材的质量和完整性。而在加工环节,包括竹材的采伐、干燥、防腐、防虫等技术,更是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来将竹材转化为各种实用的产品。这些技术和设备的需求不仅增加了行业的进入难度,也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。对于新进入者来说,他们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购买设备和技术,还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技术知识。这无疑增加了行业的竞争门槛,形成了技术壁垒。


3、自资金壁垒


竹材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。这包括资源地的购买、新品类的研发、技术的改进、设备的更新等方面。大量资金的投入,才能推动竹材供应的完善、技术进步和竹材类别的丰富程度,从而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。同时,市场推广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。要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使用竹材,就需要在市场推广方面加大投入,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

四、产业链


竹材产业链经过上游的竹林培育环节,以竹材为原材料的中游加工环节,以及对竹产品的物流、销售和市场信息采集等下游的流通环节,使最后的产品流入到消费者的手上的整个过程。竹产业链上游包括了竹苗的选育培育种植,我国是世界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。中国有竹类植物39属530余种,数据显示,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调查中我国竹林面积641.16万公顷,占林地面积的1.98%,占森林面积的2.94%。其中,毛竹林467.8万公顷,占72.69%,其他竹林173.4万公顷,占27.04%。中游环节包括,竹材和竹笋的采伐及运输,竹材和竹笋初加工到深加工扩展,下游市场信息整合、产品销售、竹林森林旅游以及竹林康养等,包括但不限于造纸、建筑、家居和旅游等领域。



推荐产品

丰富的饰面设计,打造个性化空间

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
粤ICP备2024255147号-1